Skip to content

麒麟: 「麒」珍异兽

中华与东亚文化视龙、凤、龟等神话传说灵兽如瑰宝,其中最受欢迎的之一也许非麒麟莫属,它是一种象征繁荣和祥瑞的生物,顺理成章成为不少中国和日本瓷器的取材对象,同样也是代尔夫特工匠们模仿的对象之一。

麒麟如龙一样,由不同动物的属性及特征合而组成——鱼鳞、麋身、马蹄及牛尾或狮子尾。麒麟的头部则由羊、狼或龙,拥有一或两只角的动物而成。对于西方人来说,麒麟是一种看似奇怪、危险而且面目狰狞的野兽,但它却是在中国神话中代表吉祥的瑞兽。麒麟象征福禄、仁善、温和及正直。就如凤凰一样,麒麟对待众生万物非常亲切,不伤蝼蚁及一草一木。麒麟的出没暗示圣人或杰出的统治者即将出生或死亡。麒麟最早的记录源于《春秋》。相传孔子诞生当晚(公元前6世纪),麒麟降临孔府阙中并口吐玉书,预言胎儿将成伟人;而当麒麟被猎人以为是不祥之物而亡时,孔子也在不久后去世。

代尔夫特画家们对麒麟的文化意义和神话并不了解,于是避开箇中意义,专注制造异国情调及东方风格的陶器。在蓝白及彩色的彩釉荷兰蓝瓷上都可看见麒麟踪影,但它并不像窈窕淑女「Long Eliza」、顽童「Zotjes」、异国雀鸟、龙和其他典型的中国艺术风格事物那样频繁出现。

在这对蓝底单色金箔瓷碟的中央,长尾麒麟靠近着在山洞后绽放的牡丹,1725年制于代尔夫特城的瓷碟刻有「AR」(即Adriaan van Rijsselberghe),受着日本伊万里燒( Imari )所启发的它在18世纪荷兰很受欢迎,代尔夫特陶器工匠便把握机会将它推出荷兰市场。

伊万里焼以深蓝及祭红配以金釉为主调,此颜色组合当时仍未在中国出现。传统的明代瓷器主要以绿釉和红釉为装饰,或是由于中国缺金反而日本充裕所致。麒麟通过中国神话和传说传入日本,随着时间流逝,麒麟在中日两国出现了略有不同的面貌,成为继龙与凤后第三强大生物。

这些花瓶的颜色图案,被称为羊绒调色板,这一对诞生于约1710年的咯什米尔色调、用小凸嵌线装饰的卵形花瓶,盖子上神奇生物置于圆形雕饰上,位于中间的中国风装饰有异国鸟类飞翔,或是栖息于开花灌木丛旁的石头及花枝的图案。这些彩色图案又名咯什米尔调色,最早于1700年至1720年间出现在代尔夫特陶器上。 「咯什米尔」一词源于十九世纪的收藏家,他们注意到富裕欧洲女士梦寐以求的羊绒披巾颜色,与利用「大火」(Grand feu)高温烧制代尔夫特陶器异国情调图案,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在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这些作品反映在代尔夫特工匠在知识和艺术环境中不断进化,事实上,代尔夫特工匠们巧妙地结合了一系列的艺术灵感于他们的设计当中。康熙五彩(Famille verte)在17世纪末传到欧洲时,为羊绒色彩的出现扮演关键角色,这些精美的中国设计鼓励代尔夫特陶器工匠改善「大火」高温烧制技术,使颜色变得更为鲜明及创造新色调。经典的蓝调和红调被来自五彩瓷不同层次的绿所影响,黑色也会在五彩瓷上出现但却较少在代尔夫特陶器上应用,少量代尔夫特陶器上的黑釉只用于非小凸嵌线装饰及特别的设计之上,因为黑色难以着于陶器之上,画家经常使用的黑色锰勾勒麒麟,画出拥有绿色头部、铁红色鬃毛和直立的尾巴的躯体。

Back To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