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阿伦森家族的五代传人
里昂·阿伦森与妻子丽贝卡

里昂·阿伦森与妻子丽贝卡和他们的儿子大卫 (可能)

亚伯拉罕·阿伦森 (1916-1990)

亚伯拉罕·阿伦森 (1916-1990)

罗伯特 (1970) 与其父亲戴夫·阿伦森,摄于2006

罗伯特 (1970) 与其父亲戴夫·阿伦森 (1946-2007),摄于2006

我们的历史

阿伦森古董店是里昂·阿伦森 (Leon Aronson, 1830-1910) 于1881年创建的一家传统的家族式企业。里昂从小耳濡目染,其父是一名活跃在荷兰东部阿勒姆 (Arnhem) 地区的古董商。里昂的儿子大卫 (David, 1878-1942) 子承父业,于1900年前后将阿伦森古董店迁移至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古董店在二战时期被迫关闭,所有的库存也由德国纳粹的一名主管所出售,罗掘一空。大卫的两个儿子,尼科 (Nico) 和亚伯 (Ab, 1916-1990) 是二战中家里唯二的幸存者。二战结束后,他们凭借着自己对古董的一腔热血与过往的经验,决定从零开始,重整旗鼓。

在1981年出版的阿伦森百年纪念特刊中,亚伯回忆道:“我(在战后)购买的首件物品就是在一场拍卖会上用几分钱拍到的一个大保险箱,即大且重,搬不动也抬不动。接着我用它换了六把古董椅子。”他还透露了自己的经营理念:“能有钱赚,有生意做当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古董的热爱。我们要能区分生这两者……如果整天只想着利润和小数点,那又有什么乐趣呢?”

1967年,亚伯和妻子奴恩 (Noen) 的独子戴夫 (Dave, 1946-2007) 在伦敦经过了一名同行为期一年的培训后正式加入了家族企业。戴夫的儿子罗伯特 (Robert) 在1990年亚伯身故之前也毅然跟随先辈的脚步。他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总部工作了两年后,于1992年回到阿姆斯特丹与父亲共同经营阿伦森。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阿伦森古董店迅速地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并于同年在伦敦第一次参加了海外艺术博览会。之后从1994年起开始参与在纽约举办的冬季古董展 (The Winter Antiques Show)。与此同时,戴夫于1999年起一直担任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博览会 (TEFAF) 的执行委员会主席,直至2007年去世。阿伦森从第一代开始经营各式古董,到现如今专营17和18世纪的荷兰代尔夫特陶器,这一传统家族史企业逐渐享誉同行乃至国际市场。阿伦森每年都会出版关于代尔夫特陶器的画刊,并配有详细的单品研究和相关的艺术史信息。阿伦森的电子商务平台更是奠定了当代国际艺术品经销商的行业标准。

 

我们的老铺

阿伦森一家于1900左右搬迁到阿姆斯特丹并在新镜子街 (Nieuwe Spiegelstraat) 的延伸部分——镜子运河(Spiegelgracht) 旁选址开业,不久后又将店铺搬到了新镜子街64号,一直经营到二战时期。二战结束后阿伦森于1945年搬到了教堂街146号 (现为新镜子街45号) 。1969年,亚伯和戴夫迁移到了新镜子街39号,并于1984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巧合的是,现如今的39号建筑和阿伦森古董店都同样诞生于1881年。当时的业主拥有两幢位于39号原址上的房子,1881年获得批准后,准备建造一家咖啡馆。虽然不知道当时这家咖啡馆有没有建成,但在整体建筑完工后的几年,39号被一家床品店进驻。新镜子街是为了纪念阿姆斯特丹著名的的思想家和文人Hendrik Laurenszoon Spiegel (1549-1612) 而命名的。世纪之交之际,新镜子街主要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并且毗邻荷兰国立博物馆的优势成为了阿姆斯特丹的古董区。

2015年的夏天,阿伦森离开了经营近半个世纪的39号,并将画廊迁回了30米开外,离国立博物馆更近的新镜子街45 号,并占据了二至四层,规模更为壮大、繁荣兴旺。

新镜子街45号
新镜子街45号 (旧称教堂街146号),阿伦森古董店在60年代的地址
阿伦森古董店2016
阿伦森古董店现址,摄于2016年
Back To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