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多式多样的多孔花瓶

在17世纪后期,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不单喜爱园林花卉,而且也对中国青花瓷及荷兰代尔夫特陶器同样钟爱,所以在女王的赞助和支持之下,不少代尔夫特的陶器工场都发展出超卓的工艺技术去生产各种多口花瓶以供女王展示鲜花。受到玛丽女王的启发,在贵族圈子里,利用盛载鲜花的花瓶装饰家居也变得时髦。举例说,在夏季,满载鲜花的大花瓶装饰壁炉,在节日餐宴时,较小的花瓶会点缀桌子。尽管在17世纪和18世纪,花瓶装满各种各样的花朵,但我们依然不完全明白这些花瓶在当时的用法。在19世纪中叶,当收藏家和艺术史学者对代尔夫特陶器产生兴趣,他们以为这些花瓶用作盛载风信子和其他花卉配衬,所以把花瓶统称为「风信子花瓶」(Bouquetiers à Jacinthes)。可是,不久之后,一个更流行的名称出现,就是「郁金香花瓶」,而这个名称亦通用至今天。这个名称反映了我们的想法,这些花瓶是专门用来放置当时珍贵而广受欢迎的郁金香。

无论是玛丽女王还是英荷两国的贵族,他们的花瓶都由代尔夫特制造和供应。大约在1700年,代尔夫特城拥有超过30个陶器制造商。从各种陶器上标志可已判断,其中最少5个窑厂出产有喷孔口的花瓶。不同窑厂出产的喷口花瓶,形状变化也很大。最早的代尔夫特花瓶的样式取材自现成的东西,例如金属制的冷藏箱。也有可能是工匠从1650年左右在法国讷韦尔(Nevers)制作的有喷口或孔的简式花瓶中获得了灵感。这些讷韦尔的花瓶是以当时的银瓶作蓝本,甚至取材自12世纪的波斯花瓶。这些早期的代尔夫特花瓶都以椭圆形容器作底座,配上两个狮鷲形状的手柄。

0520 - Cashmire Palette Tulip Vase在1680年左右,代尔夫特陶器工匠推陈出新,扩充其出品的种类。 他们开始开发新式样的花瓶。最常见的类型要算是放置在桌上的花瓶,一种以盖碗和篮子组成,另外一种是以堆叠圆形盆子组成。代尔夫特陶器工匠制作了蓝白色的产品,也有彩色花瓶,例如这个「咯什米尔」色的花瓶。花瓶有五个喷嘴,上面画着花枝和钻石形的图案,从瓶身伸延出来。瓶身两边都画有一个椭圆形的中国丘陵河景。从1680年到1740年,代尔夫特陶器商都出售有多个喷嘴的扇形花瓶。最初,这些五个喷嘴的花瓶只有一排合共五个扇形排列的喷嘴。这个款式的花瓶在代尔夫特陶器中非常罕见,可是,荷兰的作品却启发不少的英式奶油色陶器(Creamware)和珍珠色陶器(Pearlware)五口花瓶,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反而颇为常见。

 

Pair of rare Delft tulip vases
Pair of Blue and White Pyramidal Flower Vases, Delft, circa 1695

时移世易,花瓶的形状变得更加复杂,扇形排列的喷嘴数量不断增加,而且花瓶瓶身变得更高。尤其是金字塔形状的花瓶制作得越来越高。这些巨大呈现埃及方尖碑形状的花瓶,由四个或更多球体组成,每件都附有喷嘴,尺寸逐渐减小,一件叠一件向上伸展。它们主要是为荷兰和英国皇室,也就是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制作。虽然金字塔形花瓶(Flower Pyramid)一词实际有误差,而在现代术语当中,正确的称呼应该是方尖碑形花瓶(Flower Obelisk)。可是,这两个称呼在17世纪是互通的,当时并无区别。在欧洲,无论是金字塔或方尖碑,传统上都是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君主的威望和荣耀,因此这种款式的花瓶自然是皇室不二之选。除了欧洲元素之外,花瓶上也可以找到来自东方的影响。虽然中国并无出产方尖碑形状的花瓶,但是中国的塔形建筑和这些远在欧洲的塔形花瓶相似之处不少。代尔夫特的陶器工匠和当时不少欧洲人一样,被南京着名的陶瓷塔深深吸引。这座位于南京的九层高塔由瓷器制成,每层的飞檐挂着铃铛装饰。南京陶瓷塔和欧洲的塔形花瓶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陶瓷塔的飞檐对应着花瓶的喷嘴,外形也十分相似。此外,南京陶瓷塔楼高9层,白星(Witte Ster)工厂于1695年左右生产的金字塔花瓶正正也是9层。两者的物料也相似:中国的瓷器和代尔夫特的荷兰陶瓷(Hollandts porceleyn)。

Blue and White Figural Flower-Holder此外,代尔夫特的工匠也制作过小雕像形状的花瓶,相比其他种类的花瓶,这些款式全都独一无二。这些雕塑作品的取材是摩尔人或者是其他东方人,花瓶可能有一个喷嘴或小孔。其中一个代表作就是蓝白色的东方男性小雕像,他光头蓄有小胡子,背着一个肩筐,上面有14个个小孔,用作插上花茎。这件十分特别的小雕像的来源仍然是一个谜团。理论上,他背着的肩筐容易令人联想起其他常见的欧洲街头小贩雕像,例如是Hotteux的尚蒂利(Chantilly)瓷器「一个背着的肩筐的人」(The Man with a Panier,大约在1750–1755年间出产)。原来的尚蒂利雕像描写的可能是戴着头巾的土耳其人,他的手也没有拿着他的篮子。代尔夫特的作品可能取材自一个类似的中国瓷器,然后由荷兰工匠改成具有插花的功能,不只是一个装饰物这么简单。

正如许多代尔夫特陶器一样,花瓶的形状和装饰反映了流行于17世纪和18世纪描绘异国风情的题材。它们是由陶器工匠操刀结合了中国风和工匠所熟悉的西方或荷兰主题的成果。

Back To Top
X